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我们选择在全国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苏南板块常州,召开全省科协工作现场推进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科协八届六次常委会精神,动员全省科协系统进一步抢抓机遇、聚焦重点、奋发有为,以服务发展的新成效推动科协工作新突破。刚才,常州市委徐光辉常委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介绍了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常州市科协宋平等几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在此我讲四点意见:
一、学习典型,查找差距,认真汲取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上午,我们集中参观了常州市科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典型,常州科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大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至少给我们以四点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以高点定位的目标为行动方向。常州科协紧紧围绕全省第一方阵、全国一流水平的目标定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科协系统先进单位。积极实施人才工作“金领”工程,率先成立全国首批唯一地级市海智基地,在常州高新区、科教城、津通工业园等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建立海智工作站,两年共引进领军人才40多名,海智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市编委专门批准设立海智办,常州海智基地荣获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先进集体。积极实施科技富民“金穗”工程,大力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百会千户万家小康带动工程”,5个集体和5名个人分别受到中科协和财政部表彰。二是始终坚持以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任务。常州科协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始终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后成立常州市核电装备制造业协会、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近150家重点企业加盟,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发挥常州高校、科研院所、学会作用,牵头组织建立专业性协同创新基地,为科教城引进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立6家研究所和14家分中心。会同在常高校及相关部门开展产业调研,圆满完成核电装备、物联网等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为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瞻性、先导性、可操作性的产业规划引领。三是始终坚持以创新活动载体为基本途径。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彩虹”工程,通过加强院士联络服务,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连续三届成功举办 “彩虹”工程产学研对接活动,120多项科技项目得到有效对接。创新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搭建“科技之光、创业之声、资本之宴”等平台,促进科教城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创新设立“科普知识大赛”、“科普文学创作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载体,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办科普,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充分利用中华恐龙园、动漫嬉戏谷等具有鲜明科普文化的旅游项目,积极创新科普工作载体,探索科普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共同策划和组织“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活动,有效整合集成了全社会科普资源。四是始终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围绕经济发展、产业规划、民生科技等软课题,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创办《常州科技导读》,为党委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服务。建立健全大联合大协作机制,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契机,联合各地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乡镇(村)、街道(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室全覆盖,先后联合65家科普基地和科普场馆,制作“科普护照”2.2万册,推出3条“科普一日游”线路,为市民提供免费科普服务。建立健全科技竞赛激励机制,加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全市开设科学类课程的学校达372所、机器人工作室70个、科技俱乐部10家,青少年科技竞赛在全省乃至全国持续保持领先。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省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创新驱动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联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科协组织,理应在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更加奋发有为、谋求作为。
1.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科协组织作用发挥提供了重要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虽然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但世界各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已全面展开。科协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必将在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我们开展新时期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大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大会强调指出科协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明确提出要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科协组织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人才成长提高、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3.江苏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期,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全省科技工作者队伍迅速壮大,就业和流动趋势日益多样化,结构和分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活动方式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以及人才合作的全球性、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改革趋势不可逆转。这些都对科协组织自身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三、创新举措,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全省科协工作取得新突破
1.围绕科技创新,全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学会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主抓手,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主阵地。省级学会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培育30家左右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学会。围绕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基地,与市县合作建设10个省级科技思想库示范基地、开展30项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全力办好《科技工作者建议》;打造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各类园区协同创新示范基地5个、企业科技专家工作站50个、企业专利信息应用平台300家,探索建立民办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围绕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学会开展社会化第三方科技评价、科技咨询、项目申报、人才举荐等工作,鼓励非公益性直属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建立省级科技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建设企业专利事务所10家、支持公益性产业技术服务网站10个、向中小微企业派驻“首席工程师”100人。各市县要积极策应省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主动争取地方政府专项支持,不断增强学会服务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力实施海智回苏服务计划。高度聚焦美加、欧洲、澳新、日韩等重点海智密集区域,全面建立与海外科技社团的合作机制,聘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为顾问,建立海外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站;全面加强与台湾科技社团联系,加快建立台湾科技人才交流基地;积极策应全省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充分放大现有七大国家级海智基地示范带动效应,推进海智工作基地联动发展,定期举办海外智力创新创业月活动,力争在“千人计划”招引、科技项目引进、创新载体打造上实现新突破;各县市区要紧紧围绕建设省级海智基地目标,积极依托留创园、科技园、软件园等海外人才密集区,构筑江苏国际化人才高地,力争年内建成10家“江苏省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健全完善海外华人智力库,搭建海智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国际科技连线,通过国际视频举办招才引智洽谈活动,建设中国(江苏)国际科技资源转移网。三是精心组织品牌学术活动。切实增强学术交流活动服务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转型升级与青年科学家使命”主题,认真组织好第四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评选表彰一批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树立一批创业创新青年科学家典型,形成一批科技思想库建设成果;围绕“科技创新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主题,精心组织好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服务好主办地引进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科研成果和高端科技人才;广泛组织省级学会和高校科协举办第三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紧扣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主题,始终突出民生科技、生态科技等内容,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切实提高学术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和难点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2.围绕科学普及,致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一是大力繁荣科普事业。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积极完善科普场馆设施,充分整合利用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大众传媒科普宣传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科普新干线”、“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技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江苏数字科技馆,打造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大力推进市、县科普场馆建设,力争省辖市全面启动科普场馆建设,已建成科技馆的市县要积极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提升展教水平,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未建成的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建设。加大科普示范区创建力度,健全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网络,着力构建覆盖学校、企业、社区和农村的科普工作体系,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力争苏南、苏中、苏北建成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分别达100%、90%、80%以上。充分发挥主流宣传媒体作用,借助电视台、广播电台、城市LED、综合性报纸、互联网等公共宣传平台,创新科普传播渠道和形式,让科学普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认真筹备组织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委、省政府两办将专题出台文件,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发动、早作部署、周密安排,抢抓新学年机遇,加快完善学校科普设施,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以此带动全社会科普文化的打造。二是加快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学习借鉴安徽科普产业发展经验,围绕科普产品系列化、品牌化、娱乐化、标准化要求,大力发展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科普产业链。建立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开展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创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学会、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科普文化产品企业,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力争年内建成4-6家省级科普产品创作示范基地;发展壮大科普文化企业,以科普创作出版、科普展教品研发、科普影视与动漫、科普旅游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科普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实施科普创作资助计划,加大对科普图书、影视作品、动漫设计等科普创作的政策引导力度,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和推介,促进优秀科普产品不断涌现。三是精心组织主题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突出民生科普、应急科普、前沿科普内容,精心组织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的形式、内容、载体,着力在广覆盖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世界水日、气象日、土地日、环境日等活动载体,精心组织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类专题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普剧进社区、进校园”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的经常化、社会化,形成大型科普活动、专题科普活动和特色科普活动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3.围绕建家交友,倾力服务科技工作者。一是切实完善科技工作者服务功能,建设有形之家。积极开展高端人才服务工作,建立院士与党政领导沟通的“直通车”,为院士、“千人计划”、“双创人才”搭建事业平台、赠送图书卡、赠阅报刊、办理医疗VIP卡,健全科技工作者定期交流、考察、疗养制度;完善科技交流研讨平台,邀请“两院”院士、科学大师和青年专家学者开展研讨活动,举办科学家沙龙、巡回报告会,交流创新创业事迹、宣传科学精神;完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为专家举办科技成果展,宣传推介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通过科技产品展销会,让科技新产品、科普书籍、影像作品走向市场、走进百姓生活。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无形之家。充分整合现有科技、人才、经济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江苏省科协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网上科协”,促进供需双方信息的有效对接。建设综合信息、科技服务、科技人才、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科普资源等六大服务超市,为供需双方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各市县区要整体联动,紧密配合,共建共享全省科协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征集本地区各类园区、企业、单位的科技人才需求信息、各类受众群体对科普产品的需求、学会对科技人才资源的供给信息,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民生、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三是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广交科技之友。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设院士访谈、青年科学家专栏,联合制作“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双创人才”创业事迹、成长轨迹专题片,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烈氛围;举办科学养生堂活动,聘请省内知名医学、养生专家和学者,传播科学养生文化,开展科学养生健康科普系列讲座,引导大众科学生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举办知识产权报告会、专利申请知识培训,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依法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4.围绕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策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科协组织建设,力争实现一定规模以上科技工作者密集区域科协组织“全覆盖”。全面加强市、县两级科协组织建设,认真落实苏发[2009]15号文件精神,积极协调县以上科协负责人参加同级人大、政协常委会问题,切实提升基层科协组织的政治地位;积极推进高新区、开发区以及科技园科协组织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全覆盖,鼓励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独建立科协组织,引导规模较小的企业按地域或行业关系成立企业联合科协组织;积极倡导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技服务等活动;健全乡镇、社区、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等科协组织,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普员,力争乡镇(街道)科协组建率达100%;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做法,不断加强学会党建,将党组织建在新社会组织之上,通过建立学会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派驻党建工作组长等方式,增强学会履职能力和会员服务能力,提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八破八立”,着力破除制约思想解放、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加强思想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科技工作者中间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和“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协精神,进一步增强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培养机制,在机关部门与直属单位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与中科协、省辖市科协的上挂下派、与各县市区政府的横向交流制度,让干部通过多岗锻炼,提升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开拓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科技社团管理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当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表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表率,团结和谐、勇于担当的表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表率,切实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使“三宽四有”成为新时期全省科协系统领导干部的鲜明特质。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推动全省科协工作新突破提供坚强保障
1.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抓落实。省科协党组成员要切实担负起分管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推进落实的责任,沉下身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十个一”挂钩联系活动,以此作为转变作风、培育典型、探索实践、提升落实力的重要载体,紧密联系一个省级学会、一个市(县、区)、一个高新园区(开发区)、一个高校科协等“十个一”,亲力亲为培育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省级学会要对照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要求,持续放大自身优势,发挥学术骨干作用,认真研究本学会服务科技创新的思路举措,力争年内形成一批成果、建成一批示范学会;市县区科协主要负责人既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抓创新、促转型、创品牌,又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整体联动推进科协工作,结合地方特色制定贯彻落实的意见,努力形成各展所长、争先进位、勇创一流良好局面;各部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以第一人称的姿态靠前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确保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
2.进一步强化过程控制抓落实。全省科协系统要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重要活动内容以及时间节点安排,按照定量化、项目化、表格化的要求,制定目标责任书、任务分解表和落实路线图,健全完善全过程、立体式、多层次的序时控制机制。强化阶段性对标找差,各地、各部门要对照阶段性重要工作完成情况,认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抓差补缺,形成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效、保质保量、按时及时落实到位。要将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与即将举办的青年科学家年会、长三角科技论坛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在科技工作者建议、思想库建设以及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等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取得硕果累累的科技之果。
3.进一步强化考核奖惩抓落实。今天会议上已将近期省科协出台的相关意见印发给大家,希望各地、各部门对照文件精神、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以绩效考核为导向,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着重考核为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服务,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招才引智、加强组织建设服务的实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的依据,使考核工作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激励性。要坚持动真碰硬考核,对因工作作风不实、开拓创新不够、工作效率不高,导致任务不能完成的,将彻底查清责任并予以严肃追究,全力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快开展、快推进、快突破。
同志们,新的时代赋予科协工作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呼唤科协工作新的作为。全省科协系统要紧紧围绕“第二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作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动员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奋勇争先,为江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