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查看培育品种的生长情况
种植、管理、技术指导
种植的品种喜获丰收
他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孩子,2006年大学毕业后,带着满腔热忱回到了家乡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承包了土地,成立了江庄镇劳信种植业合作社,当起了职业农民。
他立下誓言:尽自己所能,帮助父老乡亲在土里掘出“黄金”。 他同农户一起戴草帽、挽裤脚、下农田,推广“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科技支撑和不断研发创新,发展彩色农业、运用农业互联网+实现生鲜果蔬从“田间地头”到“客户手中”服务新模式,他的服务范围覆盖贾汪区1500农户,涉及土地面积3500亩,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2项,10项发明专利,培育甘薯新品种一个,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在甘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加工方面走在了行业前沿。他就是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起。 从职业农民到种植专家 让种植业搭上“高产快车” 贾汪区江庄镇,立秋后的一场雨过后,周广威来到自家栽种紫薯基地查看紫薯生长情况,去年的80亩地给他带来了将近20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 “这个新品种紫薯苗长的很不错,有啥农业科技技术需求和我们说,我们一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和周广威一起到地头查看苗情的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庄镇劳信种植业合作社社长袁起说,针对性农户的不同需要我们会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培训,比如说花生的覆膜技术培训,还有我们白芋的高效节能储藏、安全储藏培训等等,我们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跟踪进行服务。 从大学生到职业农民再到种植专家,袁起创业路可谓一波三折。 大学毕业回家做职业农民的举动让他在平静的山村激起千层浪,成了村里的头号新闻。一时间,不理解、不支持、不看好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村里一位农民怀疑地对他说:“孩子,手上连个老茧都没有,也能在土里刨食? 通过向老师请教和对市场分析,袁起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帮助下,成立了江庄镇劳信种植业合作社,推广起“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为了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他挨家挨户上门发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为了组织群众生产,农民最朴实,最相信事实,他们的创业热情被燃,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49户增长到276户, 2010年合作社吸纳贾汪区供销总社作为团体会员,袁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田秀才”。 袁起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优越的交通区位、雄厚的农业科技支撑,带领当地青年群众适时推动彩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温室大棚13440平方米,钢架网室26880平方米,引进紫薯、彩色花生、猕猴桃、水果玉米、秋葵、菜用甘薯进行推广种植。 袁起非常注重科技创新,为了引领彩色农业行业发展,2013年在山东省农科院王庆美博士指导下,开发了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被誉为“蔬菜皇后”的菜用甘薯,发展菜用甘薯设施栽培技术。目前,合作社已经筛选出包括蒲薯53,台农71、尚志12、福薯7-6在内的4个高效茎尖菜用型甘薯。菜用甘薯的栽培模式由传统垄栽过渡到高畦栽培最后发展到为立体栽培;产量提高3-4倍,品质显著改善。亩纯经济效益3万元左右,年销售收入600万元。 农业互联网+ 开辟生鲜果蔬从“田间地头”到“客户手中”新模式 如何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将贾汪特色农产品推出去,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2014年,袁起组建果姿生鲜电商平台综合运用微信、微商、淘宝、手机APP 等网络运营平台实现生鲜果蔬从“田间地头”到“客户手中”的服务新模式,以天津农学院国家保鲜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开展果蔬生鲜保鲜仓储式团购业务,以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学院为技术支撑,开发了徐州市首款新鲜果切业务。现已建成综合服务平台1个,矿大科技园运营中心、贾汪桃园路运营中心,徐州汉桥运营中心等3个实体推送中心已投入使用,带动从业人员近百人。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首歌唱出了袁起的多年的心声,唱出了袁起最初的梦想。合作社先后被授予“徐州市示范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徐州市优秀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徐州市科普示范基地”省科技型合作社、省示范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袁起本人也于2007年当选贾汪区政协委员,曾多次受到省、市、区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被授予徐州市青年突击手、徐州市农业科普先进个人,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徐州市2014年度“徐州市非公经济发展贡献奖”,徐州市供销杯十大名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农业科普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江苏省十佳职业农民,江苏省十佳农产品经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袁起和他的团队,正以开拓者精神带动着合作社农户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我们将以甘薯产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知识产权为推动力,带领农户跨入“农业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