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科协动态

张瑶俊:殚精竭虑为患者敢为人先践创新

时间:2022/5/18 16:45:12来源:徐州市科协组宣部作者:董大周 字体:

  他深深懂得患者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手里,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他善于理论结合临床,时时关注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及时为患者提供最先进和有效的治疗。他就是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瑶俊。

  张瑶俊博士手术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

  张瑶俊专注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他师从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深入钻研冠心病分叉病变,也师从过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成祥教授,系统学习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落定徐州后,他深耕基层,建立数个心血管分中心和工作室,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把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到了基层一线。

  实现“介入无植入”是冠脉介入的第四次变革之路。到徐州后,张瑶俊引入并成功开展了全国第一例上市后“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同时,也完成了淮海地区首例上市后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为更好地让患者实现心脏血管完全无异物植入,张瑶俊在淮海地区率先开展“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大血管病变,让高危出血患者避免了长期双抗的风险;另外,他探索并研究了“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急性心梗,更是发表了首个国内相关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就会有收获。张瑶俊累计发表国际SCI科学论文百余篇,其中7篇发表在世界最顶尖心血管著名杂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主编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技术》两本专著。因为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在美国、欧洲等权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作学术报告和交流,充分展示了中国青年医师的创新、转化能力。

  敢于人先践新学

  为了改变既往传统治疗策略在左主干Medina 001/010分叉病变中的弊病和潜在风险,张瑶俊历时3年,国际首创Yao术式。经他手的每一台手术,他都精益求精,实现了患者的远期良好预后。

  技术上让患者享受最先进的手术,治疗过程中也满足患者全方位的需求。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想方设法地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对得病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他会耐心的开导。

  同时,作为徐州市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防治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2018年5月,张瑶俊发起并成立了医帆心顺志愿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在徐州开展了80多场爱心义诊,服务超万余人;在徐州市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开展了健康科普宣教200余场。

  医德高尚暖人心

  来自徐州贾汪区青山泉镇的朱师傅,是当地知名的舞校创始人。最近几天朱师傅突然有点胸闷不舒服,来到徐州三院后,朱师傅找到张瑶俊讲述病情,张瑶俊根据朱师傅的描述,考虑很有可能心脏方面出了问题,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结果让一家人都感到吃惊,平日里身体素质“杠杠的”朱师傅,怎么就得心肌梗死了呢?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需要观察5~7天,待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做治疗。

  为了让手术台上的朱师傅减少紧张感,张瑶俊问:“老朱,你喜欢听什么歌?”随后一曲《大风吹》回响在耳边。此刻,朱师傅表示放松了许多。于是,张瑶俊边哼唱着歌曲,边进行手术,也就是一首半歌曲的时间,手术顺利结束。

  这台手术其实并不是朱师傅认为的那么简单。首先,朱师傅处在心梗的急性期,在手术过程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次,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95%的严重狭窄,狭窄很重,随时都有猝死、心脏骤停的风险。家属和患者的意愿要求采用最新的介入无植入(也就是不放支架)的办法,急性心肌梗死手术采用这种办法,手术中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夹层甚至一些不可控的危险。最后,张瑶俊却只用了“一溜烟”的工夫,精确无误、成功地完成了介入无植入,用了一个“药物涂层球囊”就为老朱解除了血管狭窄。

  朱师傅还没有出院,就已经把张瑶俊的技术宣传到了老家。一个邻居家的母亲也是冠心病,还在当地住院,第二天就转院来了三院心内科。在患者们眼中,张瑶俊就像朱师傅送去的锦旗上描述的那样--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