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沂科技馆紧扣新沂市科协承担的“科普场馆整合提升行动”为民办实事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上半年累计开放135天,接待公众82846人次,组织实施馆内外科普活动70场次,参观人次与活动覆盖量显著增长,场馆运营效能与科普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做好展品升级维护工作。征求社会公众、专业人员、管理部门意见建议,有序开展升级维护工作。对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展区进行布局重构,拓展1处开放式展厅,筹划设置各类主题展区;通过科普展屏动态呈现科普知识,开展实验秀、节日主题科普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利用桌面展品灵活度高、参与度高等特点,80余件桌面展品实现馆内可用空间全覆盖。
丰富多彩的创客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课程。通过创新活动策划与课程设计,构建“馆内+馆外”的科普服务网络。馆内“每月有主题活动、每周有周末课堂”,举办青少年研学、科学体验、人工智能、动手课堂、应急救护等科普活动55场次。馆外“搭建科普平台、汇聚科普资源”,组织志愿者、服务机构等公益科普力量,开展 AI 讲座、航空科普、科技展品等科普活动进校园、进社区15场次。
科技活动周科学实验秀活动
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以公众体验为中心,规范开馆制度,上半年实现135天常态化开放,在春节、五一、寒暑假等节假日调整增加开馆时间,调整通知提前线上线下发布;做好馆内管理,为各类研学群体提供导引、讲解服务,回应各类咨询,维护参观秩序;加强人员培训,在展品介绍、科普知识、活动策划等方面提升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突出安全管理,定期组织馆内消防、监控、展品等安全检查。
学生团体研学活动
创新设计新沂科普研学地图。发挥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梳理整合全市科普资源,设计“山水心怡、科技追梦、风景田园、工业之光、钟吾记忆”5条科普主题线路,涵盖20余处科普场馆设施,形成新沂科普研学地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触手可及的“心仪科普”体验,也是科技馆创新性课程设计,将于近期对外发布。
新沂科普研学手绘地图
强化科普宣传推广。线上通过“新沂科普”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趣味科普知识、活动精彩回顾等内容,打造线上科普阵地,“新沂科普”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2.33万人;线下结合馆外科普活动开展宣传,参加水资源、气象、环保、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科普宣传活动,同时馆内主动对接各类公益科普活动,为科普工作提供平台。
科技馆将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深度挖掘科技亮点,以创新思维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展陈体验,全面提升软硬件配套水平和科普公共服务效能,让科技馆真正成为市民探索科学奥秘、培育创新思维的活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