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时间:2006/6/16 10:15:04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字体: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和省农业厅、省科学技术协会《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加快实施我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使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学法守法、勤劳致富的新风尚;着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和创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学习科学知识、适应现代文明、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9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98%以上的乡村能够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农民科学素质能够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上述目标任务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0年,启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整合农民培训教育资源,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使农民接受科学素质教育的渠道和机会明显增加。力争全市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50%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深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健全农民科学素质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使其基本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以农民科学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明显增强和提高,农民寻求科学教育的主动性普遍形成。力争全市7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75%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阶段:2016年至2020年,全面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健全,覆盖全部农村地区;农民从主动接受科学教育到自主组织和自主寻求科学教育,形成农民科学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差别进一步缩小,农民科学素质基本满足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力争全市9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98%以上的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

    三、具体行动计划

    l、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造就新型农民为目标,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全员培训,力争使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生产就业创业致富能力。“十一五”期间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万人。继续推进以新增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 “两后双百”培训,使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和未能进入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100%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

    2、实施“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工程。结合科普宣传周和图书宣传周活动,开展送农业科普书下乡活动并举办相关讲座和农民读书活动。放映的电影中保证一定数量爱国主义教育和农业科技类题材的片子,将创作一定数量的农村题材节目到农村进行演出。乡镇文化站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是科普和思想教育的阵地,继续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举办以和谐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为主题的“徐州市新农村文艺比赛”,反映近年来全市在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和农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和谐徐州、文化徐州的建设成就,展现全市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

    3、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百万农村青年学百技”、“百万农家女科技致富奔小康工程”等主题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大集、专家工作站、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百名教授兴百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4、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继续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 (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全市40%的县(市、区)成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80%的县(市、区)成为市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同时,培育5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万农户。

    5、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农业职业学校和市重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功能等,重点建设一批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对农民进行网上培训,2008年建立健全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7家。采取市县共建的方式,扶持建立一批劳动力转移培训市级示范培训基地,带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共同打造劳务品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提高优质培训服务。

    6、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5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发展20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助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四、组织实施

    根据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市农业局与林牧渔业局、市科协为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科院等为责任单位。为推进我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成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市农业局与林牧渔业局和市科协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业局与林牧渔业局科技教育处和市科协科普部有关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成员,各单位确定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召开1一2次碰头会议,研究协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由相关部门落实。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牧渔业局科技教育处,负责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日常性联系工作,处理日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计划落到实处。

    l、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各地要切实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依据本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职责。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制定和完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各地要增加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投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3、健全机制、强化考核。健全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工作合力。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和奖惩,逐步建立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激励机制。

    4、检查督导、注重实效。加强对本计划实施情况的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加强对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估与监测工作。要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编制农民科学素质教育评估目标体系,并据估各地、特别是县以下相关工作开展的质量。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社会监督,注重工作实效。要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